北京:(010)53355933 (9:00-18:00)

1.5 万美元保证金落地:赴美签证流程有何变化?费用如何缴纳与退还?

发布时间:2025-08-05 13:46   阅读量:2

近日,美国国务院发布的一项临时规定引发广泛关注:

自 2025 年 8 月 20 日起,针对部分国家的 B1/B2 签证申请人,将启动短期签证保证金试点计划,最高需缴纳 1.5 万美元。

这一政策的重启,不仅让赴美旅行、商务的成本陡增,更折射出美国在移民管理上的新思路。

哪些人会被要求缴纳保证金?

美国明确将 “高风险群体” 作为试点目标,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
来自逾期居留率超标的国家

参考美国国土安全部历年《逾期滞留报告》,尼日利亚(滞留率 20% 以上)、乍得(30% 以上)、利比里亚(30% 左右)、海地(20%-30%)等国因长期居高不下的滞留率,大概率被纳入名单;

身份审查薄弱地区的申请人

如阿富汗、索马里、南苏丹等政局动荡或缺乏有效政府管理的国家,由于身份信息难以核实、遣返配合度低,被列为重点关注对象;

“投资入籍” 群体

通过加勒比岛国(如圣基茨、安提瓜)投资获得国籍,但无实际居住记录的人,可能被单独判定为高风险;

领事官员认定的其他个案

如申请材料存疑、返国意图不明确等情况,可能被要求额外缴费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中国大陆因 2023 财年 B 类签证逾期率仅 1.81%(远低于 10% 的 “高风险线”),多数申请人暂不在此列。

但持有上述 “投资护照” 的中国公民,仍可能面临个案审查。

1.5 万美元保证金:缴了就能过签?钱怎么退?

很多人关心:这笔钱是不是 “买签证” 的费用?答案是否定的。

缴费不保证获签

保证金只是签证审核的附加条件,申请人仍需通过常规审查,包括证明经济能力、旅行目的真实性、返国约束力(如国内房产、工作、家庭关系等)。若核心条件不达标,即使缴费也可能被拒。

缴费流程

若被要求缴费,需在面谈后 30 天内,登录美国财政部官网(www.Pay.Gov)填写 I-352 表格(移民保证金表)完成支付。款项将存入国土安全部托管账户,全程受官方监管。

退款条件

只有在签证有效期结束后,申请人无逾期滞留、无违规记录(如非法工作),保证金才会全额退还。若逾期未缴费,可能需要重新面谈,影响审核进度。

有没有 “豁免” 的可能?

政策虽为强制性,但极少数特殊情况可申请豁免,包括:

美国政府雇员或官方访问人员;

紧急人道主义需求(如直系亲属重病、国内遭遇重大灾难);

涉及特殊外交或经济利益的个案(如跨国企业关键合作)。

不过,豁免申请需经美国国务院副助理国务卿(DAS)批准,且适用范围极窄。

例如,2020 年该政策首次试行时,豁免获批率不足 3%,仅针对极个别案例。

政策重启的背后:治理与博弈

这项政策并非全新,最早由特朗普政府在 2020 年末推出,后因拜登政府暂停而搁置。

如今重启,核心目的有二:

打击非法滞留

美国国土安全部数据显示,每年数十万外国人签证过期后滞留,是非法移民的主要来源。通过经济门槛,筛选出 “低风险” 申请人。

外交施压

美国希望以此倒逼相关国家改善身份验证系统、配合接收滞留公民。若不配合,其公民的赴美签证门槛可能进一步提高。

政策推出后,争议随之而来:

人权组织认为这涉嫌 “国籍歧视”,可能阻碍正常旅行;

而支持者则认为,这是应对非法移民的必要手段。

申请人该如何应对?

对可能被纳入计划的申请人而言,提前准备是关键:

强化 “返国证明”

准备在职证明、房产合同、家庭关系文件等,清晰证明自己 “有明确的回国理由”;

明确旅行目的

商务签需附上详细邀请函、行程安排;旅游签可提供往返机票预订单、酒店预订记录等,避免被质疑 “动机不纯”;

关注官方名单

美国国务院将在 8 月 5 日左右(政策实施前 15 天)公布适用国家名单,申请前务必查询确认;

咨询专业人士

若属于 “高风险群体”,可提前联系移民律师,优化申请材料,降低被要求缴费的概率。

未来走向:会成为 “新常态” 吗?

此次试点为期 12 个月,至 2026 年 8 月 5 日结束。

若效果符合预期,美国可能将政策扩展至学生签(F1)、工作签(H1B)等其他类别,甚至成为长期制度。

对计划赴美的人来说,密切关注政策动态、提前做好准备,是应对变化的最佳方式。

毕竟,在国际旅行中,理解规则、合规申请,才能让行程更顺利。